9月23-24日,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生物信息学分会、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遵义医科大学承办,贵州省预防医学会协办的“中华预防医学会生物信息学分会第三届学术会议”在红色圣地贵州遵义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级疾控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中华预防医学会生物信息分会第一届委员近300人参加会议。

全体大合影
开幕式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华预防医学会生物信息学分会主任委员王健伟主持。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峰、遵义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刘文、贵州省预防医学会副会长李岩出席并致辞。
杨峰在致辞中指出,生物信息学是生命科学与信息技术交叉融合的战略前沿,是推动公共卫生向数字化、精准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力量。他强调,要聚焦核心算法攻关、深化产学研用融合、构建开放共享数据平台、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以科技创新助力疾病防控和健康中国建设。

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峰致辞
王健伟表示,分会始终秉持“预防为主”方针,深入践行“四个面向”战略要求,从多维度扎实推进分会建设。选择在遵义召开会议,既是对红色基因的赓续传承,更是以科技创新赋能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实践。他期待通过此次学术盛会,进一步加强生物信息学在疾病防控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为我国生物信息学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华预防医学会生物信息学分会主任委员王健伟主持并致辞
刘文在致辞中表示,学校高度重视生物信息学学科建设,已建成一批高水平科研平台并取得丰硕成果。他期待以本次会议为契机,深化与全国同行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生物信息学与医学、生命科学的深度融合,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遵义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刘文致辞
李岩在致辞中表示,本次会议为全国尤其是贵州省生物信息学与医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他期待通过聚焦生物医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生物信息学发展注入新动力。

贵州省预防医学会副会长李岩致辞
会议邀请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及知名高校和疾控系统的21位专家学者作报告,内容涵盖呼吸道病毒多组学研究、AI赋能复杂疾病预警、衰老时钟机制解析、阿尔茨海默病多组学研究、肿瘤空间单细胞技术、医疗大模型开发、病毒组数据AI解析、基因组语言模型预测病毒适应性风险、数智赋能艾滋病防治、人群易感性预测与免疫力表征等热点方向,充分展示了生物信息学在疾病机制揭示、精准防控、智能预警等方面的最新成果与广阔前景。
本次大会的成功召开,为全国生物信息学及相关领域科技工作者搭建了高水平、跨学科、开放共享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推动了生物信息学技术在重大疾病防控、公共卫生应急、健康管理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为提升我国疾病预防控制科技支撑能力、加快实现高水平公共卫生科技自立自强注入了新动能。分会将持续深化多学科交叉融合,打造更多高质量品牌学术活动,为建设健康中国、增进人民健康福祉贡献更大力量。(摄影、撰稿:中华预防医学会生物信息学分会、公共卫生学院;审核|一审:张在金,二审:上官腾飞,三审:杨清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