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第二附属医院何勇主任药师团队在期刊TRAC-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IF= 12.0,中科院1区Top期刊)上发表了题为Immunoassays or pseudo-immunoassay for clinical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applications的综述论文。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是我校第二附属医院药剂科何勇主任药师,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为第一完成单位。
治疗药物监测(TDM)是以药物代谢动力学、药效学理论为基础,应用现代分析技术,测定血液和其它体液中药物的浓度,研究药物浓度与疗效和毒性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设计和调整给药方案,实现给药方案个体化提供科学依据。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是TDM的金标准方法,而免疫分析方法因批量样本处理等优点,在日常TDM工作也扮演着重要作用。该综述从识别分子(抗体、噬菌体展示肽、适配体、分子印迹聚合物、青霉素结合蛋白等)、信号探针(商业化试剂盒、天然酶、纳米酶和荧光分子等)和监测靶物(抗菌药物、抗肿瘤坏死因子药物、抗癫痫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等)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免疫分析在TDM新方法新技术方面的最近进展,拟为后续开发更多的商业化免疫试剂盒提供帮助。同时,该综述为免疫分析在未来TDM新方法新技术方面提供了新思路,包括建立高灵敏分析方法实现对抗菌药物在下游(如呼出气体)药物浓度检测、信号探针纳米酶在临床转化时需解决蛋白冠的问题,以及为ICU患者开发持续监测的one-site方法等。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基础研究计划等项目的支持。(审核|一审:李晓,二审:上官腾飞,三审:杨清玉;信息来源:第二附属医院)
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165993625003723